最新刊期

    2015 9

      综述

    • 王子川,刘东涛,崔冬梅
      2015(9): 989-100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56
      摘要: 实现共轭双烯烃的高选择性聚合向来是配位聚合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十五年来,含茂基配体或多齿非茂配体的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均相催化剂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根据1999~2014年间的文献报道,以催化剂的顺-1,4,反-1,4和3,4-选择性为分类标志,介绍了多种可高选择性催化共轭双烯烃聚合的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以及人们对聚合活性种的探索,着重阐述中心金属的电子效应和离子半径、配体的几何构型、助催化剂的种类及溶剂、温度等聚合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通过归纳这些影响因素与聚合机理之间的联系,期望能为科研工作者在研究配位聚合与设计催化剂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金属有机配合物;丁二烯;异戊二烯;选择性聚合   
      76
      |
      58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29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鲍先扬,Amjad Ali,乔冬玲,刘宏生,陈玲,余龙
      2015(9): 1010-101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91
      摘要: 化肥已经广泛应用在农牧和园艺业等领域,目前全世界每年化肥的使用量高达4108吨.然而,现有的化肥在应用中具有明显的应用缺陷及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例如在干旱土壤中不能完全释放,引起土壤退化;此外,自然界中的突降暴雨及不合理的灌溉也容易发生养分流失而导致河流污染.基于上述问题,控缓释化肥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控缓体系的设计及机理等问题出发,介绍不同高分子材料包膜的制备技术及其特性.现有的控缓释载体多为非降解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如聚苯乙烯,聚乙烯等.寻找一种环保、廉价、可再生的控缓释化肥基材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环保型控缓释化肥,尤其是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体系还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另外,干旱缺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和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使用高吸水聚合物,能赋予缓释载体吸水保水功能,不仅能增强缓释功能,而且对于干旱地区植物的营养和水分状况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农业上使用吸水性聚合物对于改良土壤物理性质、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降低植物对灌溉的需要、提高养分利用率等多方面都很有潜力.  
      关键词:化肥;包衣;缓释;控释;环保材料;超吸水材料;天然高分子   
      35
      |
      21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28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研究论文

    • 张雅娟,郑静霞,李娟,胡炜琼,孙云雨,梁洪泽,赵玲玲,梁福鑫
      2015(9): 1020-1027.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04
      摘要: 通过分子改性向壳聚糖盐酸盐高分子链中引入苯硼酸基,合成了双亲性化合物苯硼酸接枝壳聚糖盐酸盐.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苯硼酸接枝壳聚糖盐酸盐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该双亲性化合物能够自组装成胶束聚集体,并包封疏水药物.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载药胶束聚集体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阿霉素在载药胶束聚集体内能够持续释放,且具有葡萄糖响应性.在生理pH=7.4和固体肿瘤弱酸性(pH=6.5)条件下,药物的释放速度十分缓慢,而当释放介质中有葡萄糖存在时,药物释放速度都明显加快.  
      关键词:苯硼酸;壳聚糖盐酸盐;葡萄糖响应;药物释放   
      36
      |
      1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26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张兰,伍一波,李树新,毛静,郭文莉,常金杰,张涛,伍素平,项东
      2015(9): 1028-1035.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11
      摘要: 通过活性负离子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聚(苯乙烯-b-异戊二烯-b-苯乙烯) 三嵌段共聚物(SIpS),并将其作为正离子聚合的大分子单体.采用2-氯-2,4,4-三甲基戊烷 (TMPCl)/2,6-二叔丁基吡啶 (DtBP)/倍半乙基氯化铝 (Al2Et3Cl3) 的正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引发异丁烯、异戊二烯以及SIpS结构中可反应的双键,合成了具有双峰分布的支化丁基橡胶.研究表明,SIpS中聚异戊二烯的3,4-结构有着更高的反应活性,更容易参与正离子聚合.随着SIpS中聚异戊二烯段含量的增加,支化丁基橡胶的产率增加,分子量也随之增加,聚合物溶液的特性黏数降低.通过体积排斥色谱(SEC)(多角激光光散射仪/示差监测器/在线黏度仪)及GPC-UV联用等仪器对支化丁基橡胶进行结构表征.证实了SIpS成功参与接枝反应,制备的丁基橡胶存在支化结构,而且产生的高分子区聚合物并不是由大分子单体物理混合所产生的.相较于线性丁基橡胶,支化丁基橡胶有着更快的应力松弛速率和更佳的物理机械性能.  
      关键词:大分子单体;正离子聚合;丁基橡胶;支化聚合物;应力松弛   
      35
      |
      1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24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王文俊,王维玮,洪旭辉
      2015(9): 1036-1043.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07
      摘要: 以棉纤维素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晶须.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分散介质,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十二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对纳米纤维素晶须进行化学改性,得到了一系列取代程度不同的改性产物(记为DCNW).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DCNW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选择表面取代度为0.3的改性产物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该改性产物能在丙酮中均匀分散和稳定悬浮,并且保持了改性前纳米纤维素晶须的棒状形态和高结晶度.将其分散于环氧单体中,通过浇铸法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改性纳米纤维素晶须添加量对纳米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耐湿热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与空白环氧树脂相比,添加了改性纳米纤维素晶须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和断裂伸长率都得到了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耐湿热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当改性纳米纤维素晶须的添加量为3.5%时,拉伸强度从纯环氧的39.85 MPa提高到72.33 MPa,增加了82%;杨氏模量增大了21%;断裂伸长率从纯环氧树脂的2.45%提高到7.29%,增加了198%;Tg值从纯环氧的103.4 ℃,提高到134.1 ℃;吸水率从1.9%下降到1.4%.  
      关键词:纳米纤维素晶须;化学改性;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拉伸性能   
      33
      |
      16
      |
      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23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郭妙才,崔郁
      2015(9): 1044-1052.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10
      摘要: 研究了一种新添加剂2-丁酮肟对一种混合烯丙基酚改性的双马树脂6421的固化特性和固化性能的影响.非等温DSC结果表明添加了2 wt%的 2-丁酮肟后,体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从93.6 kJ/mol下降为81.8 kJ/mol,固化放热峰值温度显著下降了约35 K,同温度固化后固化度显著提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添加剂可与双马来酰亚胺的双键发生反应,并且加速了双马来酰亚胺的双键和烯丙基酚的双键在固化过程中的反应,最终固化物具有类似结构.作为结果,少量2-丁酮肟的添加显著抑制了双马树脂的固化时结皮现象,固化物表面光滑,并可在160 ℃预固化后脱模进一步固化,具有潜在的低温固化高温使用前景,改性树脂在经原有固化工艺条件固化后,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40 K.  
      关键词:双马树脂;酮肟;促进剂;低温固化;玻璃化转变温度   
      47
      |
      22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22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蔡君威,徐盼,潘玲,王小涛,龙世军,胡涛,龚兴厚
      2015(9): 1053-105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21
      摘要: 采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不同硒化镉-硫化锌核壳结构量子点(CdSe-ZnS QDs)含量的QDs/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复合材料薄膜,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谱学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后,重点研究了PLGA、QDs/PLGA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显示QDs与PLGA复合后仍具有稳定优异的发光性能和吸光度,且发光和吸光强度随QDs含量增加而增大.在体外降解的研究中,凝胶渗透色谱结果和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变化显示量子点的加入加快了PLGA的降解;而复合材料的荧光效应随着降解的进行而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证明CdSe-ZnS QDs/PLGA纳米复合材料可采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成功制备,且可通过检测荧光效应变化来监测QDs/PLGA复合材料的降解进程.  
      关键词:体外降解;纳米复合材料;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量子点   
      29
      |
      10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20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倪楠楠,温月芳,贺德龙,益小苏,许亚洪
      2015(9): 1060-106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24
      摘要: 以负载定量聚偏二氟乙烯(PVDF)的尼龙无纺布为插层材料,采用共固化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其力学和阻尼性能.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层间剪切强度、Ⅰ型和Ⅱ型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并通过动态力学分析仪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的温度谱,采用单悬臂梁自由振动实验研究了其阻尼减振性能.与此同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分析了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而研究了阻尼机理.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层间插入负载PVDF的尼龙无纺布能在不引起力学性能明显下降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和断裂韧性.其基本阻尼机理是在共固化过程中热塑性插层材料在复合材料的层间形成了具有较高损耗因子的富树脂区,使损耗因子提高150%,而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关键词:结构阻尼复合材料;损耗因子;PVDF;尼龙无纺布;离位增韧   
      38
      |
      10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19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侯甲子,张万喜,孔令薇,李莉莉
      2015(9): 1070-1077.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25
      摘要: 采用含-双键的4种不同结构的聚氧乙烯型单体:丙烯酸聚氧乙烯酯(PAA)、丙烯酸端甲氧基聚氧乙烯酯(PEA)、甲基丙烯酸聚氧乙烯酯(PMA)和甲基丙烯酸端甲氧基聚氧乙烯酯(PMEM)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乙烯(LLDPE)和低分子量聚乙烯(LMPE).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及红外光谱分析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并研究了接枝单体中聚氧乙烯基团对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相同单体浓度下4种单体的接枝效率大小顺序为PAA PEA PMA PMEM.对产物流变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加,单体复合黏度和剪切变稀行为增加;示差量热扫描结果显示了接枝率较低时接枝单体起到异相成核作用而加速结晶.为了进一步观察接枝单体对聚乙烯链段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LMPE为短棒状结构,而接枝LMPE通过支链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星形或树枝状的微胶束结构.接触角测试表明,与LLDPE相比,高接枝率的LMPE改善亲水性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聚乙烯;丙烯酸聚氧乙烯酯单体;流变;结晶   
      34
      |
      10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18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张海芬,黄庆林,肖长发,刘海亮,陈凯凯,王纯
      2015(9): 1078-1084.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19
      摘要: null  
        
      28
      |
      11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17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陈艳军,夏元玲,王慧萍,姚荣沂,王艺峰,张超灿
      2015(9): 1085-1091.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09
      摘要: 采用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通过非共价作用修饰氧化石墨烯,然后通过水合肼还原得到HACC改性的石墨烯(HACC-RGO).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石墨烯进行结构和形貌的表征.通过热重测试分析HACC在改性石墨烯中的实际含量.分析对比不同改性石墨烯的zeta电位值,并通过动态光散射粒径仪研究HACC-RGO在不同pH值溶剂中的分散性及粒径大小.结果表明,HACC成功结合到石墨烯表面上并插入石墨烯片层间,得到的HACC-RGO在pH为2~9的水溶液中均能稳定分散,在水溶液pH值为7时分散粒径最小.随着HACC用量的增大,HACC在HACC-RGO中的含量增加,HACC-RGO在水中的zeta电位值也相应增加,而HACC-RGO的平均粒径却减小.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HACC-RGO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HACC-RGO具有较好的导电性,铁氰化钾在HACC-RGO/GCE上的还原峰电流随着HACC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氧化还原峰电流随着还原剂水合肼用量的减少而降低.  
      关键词:石墨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分散性;电化学性能   
      32
      |
      12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15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徐丰,郭伟国,付昆昆,王孝军
      2015(9): 1092-109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22
      摘要: 为了解释不同应变速率下纳米橡胶颗粒对环氧树脂基体的增韧机理,制备了质量分数为6%的纳米橡胶颗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分别测试了该材料在3种低应变速率 (510-4 s-1, 110-1 s-1, 2.510-1 s-1 )和高应变速率下(90 s-1)的I型平面断裂韧性.结果表明,纳米橡胶颗粒在3种低应变速率下可以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断裂韧性,提高幅度分别为158%,283% 和309%.在高应变速率下,纯环氧树脂的断裂韧性由于动态效应而显著升高,然而纳米橡胶颗粒对环氧基体的增韧效果却不明显,增韧幅度仅为 2%.由光学显微镜照片可知,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纳米橡胶颗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断口表面的应力发白区域逐渐较少,甚至在高应变速率(90 s-1)下消失.偏光显微镜照片表明,纯环氧树脂与纳米橡胶颗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裂纹尖端塑性形变尺寸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减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可知,不同应变速率下纳米橡胶颗粒在环氧基体中空穴增长程度不同,进而导致纳米橡胶颗粒对环氧基体的增韧效果的不同.  
      关键词:纳米橡胶颗粒;环氧树脂;应变速率;断裂韧性;空穴增长   
      34
      |
      11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14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韩晗,李营,袁金芳,高青雨
      2015(9): 1100-1106.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31
      摘要: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酸异丁酯(IBA)无规共聚物与聚丙烯酸-2-羟丙酯(PHPA)反应,制备了具有pH敏感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IBA-co-AA)-b-PHPA).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此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约为2.0 mg/L.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表征可知胶束为尺寸约100 nm的球形颗粒;用DLS观察到胶束粒径随pH值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以抗癌药物紫杉醇为模型药物,研究载药胶束在模拟人体环境中的控释行为.用Cell Counting Kit-8(简称CCK-8)法分别研究聚合物胶束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和A549人肺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并评价载药胶束在两细胞中的抗癌效果.结果表明,P(IBA-co-AA)-b-PHPA可作为包载紫杉醇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呈明显pH依赖性,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载体.  
      关键词: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pH敏感性;紫杉醇;细胞毒性   
      31
      |
      13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13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何保江,陈文斌,陈伟,柏正武
      2015(9): 1107-1113.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35
      摘要: 以D-(-)-酒石酸和D-(-)-酒石酸二异丙基酯为手性源,合成了D-(-)-酒石酸二苄酯和D-(-)-酒石酸二苄胺,这2种单体再分别与对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异氰酸酯进行聚合,得到聚酯和聚氨酯型手性选择体.将这2种聚合物同时键合到氨丙基硅胶上制得双选择体手性固定相.为了比较分离性能,将两种聚合物分别单独地键合在氨丙基硅胶上,制备了2种单选择体手性固定相.用FTIR、元素分析和NMR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用31种手性化合物对3种固定相的手性识别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种固定相均具有较好的手性识别能力,双选择体固定相手性识别能力优于单选择体手性固定相,双选择体手性固定相中的2个选择体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关键词:酒石酸衍生物;合成高分子;手性固定相;手性识别   
      37
      |
      1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812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吴鹏,申迎华,耿文博,贾兰,刘旭光,郭兴梅,杜海燕,戴胜
      2015(9): 1114-1120.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5038
      摘要: 耦合先臂法(arm first)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制备以温度响应性聚(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co-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POD)和pH响应性聚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A)为臂,含二硫键的N,N'-双丙烯酰胱胺(BAC)为核的杂臂星型聚合物(MAS).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控制星型聚合物的合成(分子量分布指数PDI1.3).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动态光散射(DLS)考察了MAS在水中的相变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臂PDMAEA含量的增加,星型聚合物的LCST增大.当臂POD与PDMAEA的摩尔投料比为5:5时,聚合物浓度为1 mg/mL时其在纯水中的LCST为38.2 ℃.  
      关键词:杂臂星型聚合物;RAFT;多重响应性;核交联   
      35
      |
      8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264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