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olymer solar cell,简称PSC)是重要的光电转换器件.近年来,基于非富勒烯型电子受体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NF-PSC)发展迅速.迄今为止,单结NF-PSC的光伏效率已经达到13%以上,超过了传统的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相比于单结NF-PSC,叠层NF-PSC有助于克服外量子效率受限和热损耗偏高的问题.然而,叠层NF-PSC的构筑,对于材料的设计要求更高,器件制备的难度也更大,因而发展相对缓慢.最近,侯剑辉等对叠层NF-PSC中的前、后子电池之间的光谱匹配性进行了优化调制,选用窄带隙的PTB7-Th:IEICO-4F作为后电池,宽带隙的J52-2F:IT-M作为前电池,来构建叠层NF-PSC,将光伏效率进一步提升到了14.9%,目前为该领域的最高值.本文将简要介绍NF-PSC的发展概况,评述这一突出的研究成果,总结中国学术界在NF-PSC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并展望该领域的广阔前景.
摘要:利用基于萘[1,2-c:5,6-c]二[1, 2, 5]噻二唑共轭聚合物(NTOD)为给体,富勒烯衍生物PC71BM为受体,制备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光探测器.NTOD与PC71BM的共混薄膜吸收范围为300~830 nm.通过对NTOD:PC71BM活性层厚度的调控实现器件暗电流密度的显著降低,增强了探测器的二极管性能,同时保持较高的外量子转化效率.当活性层厚度为385 nm时,聚合物光探测器在-0.1 V偏压下的暗电流为6.69×10-10 A cm-2.在-0.1 V偏压下器件在440~800 nm的工作波段的比探测率均超过1013 cm Hz1/2 W-1,处于750 nm的工作波长下达到最大比探测率为1.50×1013 cm Hz1/2 W-1,光响应率为0.22 A W-1,这些结果表明基于NTOD:PC71BM的有机光探测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采用Suzuki聚合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咔唑和芳基膦氧的双极性蓝光聚螺芴PSFCzPO10、PSFCzPO20和PSFCzPO30.和仅含有咔唑单元的参比聚合物Cz-PSF相比,芳基膦氧的引入,在保证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降低聚合物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载流子的双极性传输.因此,PSFCzPO10获得了最优的单层器件性能,电流效率为1.19 cd A-1,比Cz-PSF(0.39 cd A-1)提高了将近2倍.在此基础上,采用醇溶性的电子传输材料作为电子传输层,通过正交溶剂法,成功地组装了PSFCzPO10的全溶液加工型多层器件,电流效率进一步增加到1.93 cd A-1.同时,它的电致发光光谱几乎不受驱动电压的影响,色坐标为(0.16,0.14),表现出良好的蓝光光谱稳定性.
摘要:采用Suzuki聚合方法合成了以菲并咪唑为侧链的4种含硅宽禁带发光聚合物,并研究了这4种聚合物的光物理、电化学性质与电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四苯基硅基团的引入能够得到宽的带隙,侧基上菲并咪唑的引入可以实现深蓝光发射.其中,基于聚合物P1的电致发光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为0.65%,最大发光效率为0.33 cd A-1,色坐标为(0.163,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