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5 6

      综述

    • 杨金龙,高春梅,吕少瑜,陈名家,柳明珠
      2015(6): 617-623.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443
      摘要: 两亲性聚合物能通过亲疏水作用自组装为核-壳结构,而这独特的优势已使其成为在肿瘤靶向药物缓释方面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药物载体.淀粉原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故基于淀粉的两亲性聚合物胶束正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极大的关注.作为药物载体,淀粉基聚合物胶束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副作用和通过增强渗透与滞留(EPR)效应提高药物在靶向部位的优先累积,还可以在淀粉骨架上引入一些刺激响应型的官能团实现胶束快速靶向释药的功能.因此,淀粉基聚合物胶束在用作药物载体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目前的研究工作和近几年的相关报道对淀粉基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淀粉;聚合物胶束;药物载体   
      29
      |
      1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64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研究论文

    • 孙仪琳,陈柏祥,马立翔,冯皓,李坚,任强,汪称意
      2015(6): 624-632.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367
      摘要: 研究了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体水分散体(PUBMA)的制备及其性能.首先采用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以-溴代异丁酸羟丁酯为引发剂,溴化铜(CuBr2)为催化剂,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为配体,辛酸亚锡(Sn(EH)2)为还原剂,制备了端羟基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OH).其次以聚醚二元醇(N220)、聚醚三元醇(N330)、PBMA-OH、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制备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体水分散体(PUBMA).研究了PBMA-OH含量对PUBMA水分散体及其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体水分散体.随着PBMA-OH含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大,分布变宽;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测试表明其薄膜的拉伸强度增大,从6 MPa增强至8 MPa,断裂伸长率降低,由1500%降至800%,耐水性变好.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试说明PUBMA呈现两相分离形态,并且随着PBMA-OH的含量增加,PUB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  
      关键词:ARGET ATRP;端羟基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氨酯水分散体;共聚体;薄膜性能   
      34
      |
      14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6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陈康成,韩丁波,赵之平,刘文芳
      2015(6): 633-640.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380
      摘要: 通过在磺化聚酰亚胺(SPI)中加入具有高温保水功能的无机纳米粒子磺化多孔沸石(S-BEA)制备SPI/S-BEA复合质子交换膜(PEM). 扫描电镜显示当S-BEA含量为10%时(H1), 无机颗粒较为均一的分散在SPI PEM中, 当S-BEA的含量提高到20%时(H2), 无机颗粒团聚增多, 可明显观察到有机/无机宏观相分离界面. SPI/S-BEA复合PEM H1的离子交换容量(IEC)较SPI PEM M1下降了12%, 由于S-BEA粒子的存在, 吸水率并未有下降, 膜中单位磺酸基团的水分子摩尔数从原来的23提高到10%杂化量时的26. 由于无机颗粒表面的羟基和高分子链的氢键作用, 复合PEM在干燥和润湿环境下的尺寸变化并无明显增加, 且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 适量加入S-BEA的复合PEM的IEC值虽然有所下降, 但低湿度下的质子传导率并未明显降低. 当S-BEA含量达到20%时, 其明显的宏观相分离界面不利于质子在膜内的有效传导, 质子传导率有所下降. 燃料电池性能测试表明, 在90 ℃下, SPI/S-BEA复合PEM H1与SPI PEM M1相比较并未有明显的提高. 当电池温度提高到110 ℃后, 由于无机粒子S-BEA的高温保水性能, 复合PEM的电池性能要明显好于SPI PEM, 如H1电池最大输出功率为0.61 W cm-2, 相对M1提高了30%.  
      关键词:磺化聚酰亚胺;磺化多孔沸石;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41
      |
      11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6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王岩,刘俊渤,唐珊珊,靳瑞发,常海波
      2015(6): 641-64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382
      摘要: 借助密度泛函理论(DFT)长程校正方法,以三聚氰胺(MAM)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分别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及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以乙腈(ACN)、甲醇(MT)、乙醇(EA)、甲苯(TL)、四氢呋喃(THF)及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模拟了MAM与MAA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自组装体系的构型,讨论了MAM与MAA的成键作用位点,及其稳定复合物的印迹反应比例及印迹作用机理,依据结合能(E)优化了交联剂和溶剂,并借助分子中原子理论(AIM)揭示了MAM与MAA印迹作用的本质.计算结果表明,MAM印迹分子三嗪环上的N与胺基上H均通过氢键与MAA单体进行印迹聚合反应,且在印迹反应比例为1:6,以TL为溶剂时形成的MAM-MAA有序复合物结合能最低,构型最稳定;与TRIM及EGDMA交联剂相比,DVB与MAM结合能最低,更适宜作为MAM-MAA印迹聚合物的交联剂.本研究为MAM-MIPs合成时印迹比例、交联剂及溶剂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三聚氰胺;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计算;印迹比例;交联剂;溶剂   
      36
      |
      10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60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胡晓芬,盛振华,杨洁红,万海同
      2015(6): 650-656.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392
      摘要: 以壳寡糖/Pluronic 聚合物纳米聚集体(COPNs)、肝素为组装基元构建仿(肝素/壳聚糖)多层膜,验证多层膜负载疏水药物的可行性.Pluronic P123与1,3-丙烷磺内酯反应合成末端磺酸化的Pluronic 聚合物,其与Pluronic F127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表面带负电荷的混合胶束.利用壳寡糖与混合胶束的静电作用,获得COPNs,粒径与表面电位分析、透射电镜表征COPNs为直径(27.61 2.46) nm、表面zeta电位(6.12 1.82)mV、稳定的球形结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跟踪检测证明COPNs与肝素可在基材表面实现交替沉积;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多层膜表面拓扑形貌,证明COPNs在表面沉积过程中稳定.将疏水的荧光探针芘载入COPNs参与多层膜的构建,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多层膜可成功包载芘,且多层膜内芘的载入量与组装层数相关.以葛根素为模型药物,载药量测定与体外释药实验结果表明多层膜具有包载和缓释疏水药物的能力.  
      关键词:层层自组装;壳寡糖;Pluronic;聚合物;混合胶束;(肝素/壳聚糖)多层膜   
      26
      |
      10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58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侯保顺,郑裕东,岳丽娜,王彩,乔堃,崔立莹,杨博闻
      2015(6): 657-666.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381
      摘要: 采用机械搅拌表面活性剂成孔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缩甲醛(PVF)多孔材料,研究了甲醛(HCHO)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对缩醛度与孔隙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了缩醛度和孔隙结构变化对PVF多孔材料力学性能与吸水性能产生影响的机理.研究认为,缩醛度的提高会引起PVF的亲水性、交联密度、临近分子链间隙、硬段比例、范德华力的改变, 这些变化对PVF多孔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吸水速率以及吸水率产生影响;孔隙结构的变化导致PVF内毛细管数量、孔的比表面积、持水能力以及相对密度和应力集中改变,进而引起PVF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吸水性能性能发生相应改变.通过控制缩醛度与孔隙结构可获得吸水性能和力学使用性能良好的PVF多孔材料,吸水率最高可达1627%,湿态下PVF多孔材料具有良好回弹性且质地柔软.  
      关键词:PVF多孔材料;缩醛度;孔隙结构;使用性能   
      29
      |
      1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57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张洪文,陆枫潇,姜彦,俞强
      2015(6): 667-672.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389
      摘要: 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表面接枝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PET-g-PS-b-PDMS),制备具有强疏水性表面的聚酯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AT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改性前后聚酯薄膜的表面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与表征;利用接触角测试仪和微生物黏附实验对比研究接枝改性前后PET薄膜的润湿性和对微生物黏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延长,聚酯薄膜表面接枝量增加,水接触角增大.当接枝聚合反应时间为12 h,接枝密度可达0.72 mg/cm2,接触角达到126,薄膜表面细菌黏附量也随之降到最低.  
      关键词:聚酯薄膜;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疏水性;微生物黏附   
      29
      |
      11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56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孙立泷,许韵华,朱雯,彭勃,陈永明,白茹
      2015(6): 673-678.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395
      摘要: 利用-环糊精(-CD)与含有聚乙二醇(PEG)链段的聚合物Pluronic F127的超分子作用制备水凝胶.该物理交联水凝胶的交联点包括-CD与PEG链包合物堆积形成的微晶区和聚合物疏水链段聚集区.优化水凝胶组分,得到具有较低固含量和较短凝胶化时间的体系用于胰岛素的负载和释放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显微镜(SEM)对水凝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监测胰岛素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水凝胶释药时间约为65 h,且释放曲线较为平缓.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凝胶材料对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小鼠体内释药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凝胶载体对延长胰岛素的释药时间有一定效果,可作为多肽类药物的缓释体系.  
      关键词:环糊精;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超分子水凝胶;胰岛素   
      42
      |
      26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54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王俊凤,哈成勇,翟俊菱,孙淳宁,沈敏敏
      2015(6): 679-684.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398
      摘要: 无助稳定剂十六醇(HD)时,以十八烷基双聚氧乙烯基苄基氯化铵(OEBA)为单一阳离子乳化剂,制备粒径为200 nm左右的D4细乳液.选OEBA浓度相同、有无HD添加的两对照D4细乳液,经KOH引发进行开环聚合,动态光散射法(DLS)追踪聚合中粒径变化过程.同时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合成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细乳液对强酸HCl、强碱KOH和电解质NaCl的相对稳定性.结果显示,单一乳化剂OEBA时,不但制备的D4细乳液稳定性良好,而且合成的PDMS细乳液具优良的耐强酸、强碱和电解质能力;单一乳化剂时不仅聚合中粒径变化与添加HD相一致,而且反应速率随转化率和时间的变化规律也相似.  
      关键词:十八烷基双聚氧乙烯基苄基氯化铵;D4;细乳液;细乳液聚合   
      14
      |
      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53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泮晓芳,罗帅,傅凌子,李文清,胡自强,来国桥
      2015(6): 685-691.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404
      摘要: 采用以甲苯为聚合介质的ATRP聚合体系,以双甲基丙烯酸二醇酯为单体,合成了具有二十和二十八元环的线形环化聚合物,聚合物具有窄分子量分布.聚合动力学显示随着链长的增加,环化反应速率变慢.根据聚合物的1H-NMR谱图、由1H-NMR端基分析得到聚合度DPNMR、以及GPC图谱结果,证实获得了线形环化聚合物.TGA测试结果表明2种聚合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均大于372 ℃,具有比PMMA更好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线形环化聚合物;ATRP;双甲基丙烯酸二醇酯;环化聚合   
      49
      |
      1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51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张秋香,陈建华,陆洪彬,唐伟,陆玉,高扬之
      2015(6): 692-698.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410
      摘要: 以石蜡为芯材,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壁材,纳米SiO2为改性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石蜡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系统研究了添加纳米SiO2对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等对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纳米SiO2能够有效提高微胶囊壁材的热稳定性,当丙烯酸酯壁材中添加3%改性纳米SiO2时,微胶囊呈球形且表面光滑,尺寸250~300 nm,具有良好的储热能力,相变潜热高达134.79 J/g,分解温度比未添加改性纳米SiO2的石蜡微胶囊提高了40 K,经过1000次热循环测试,石蜡渗漏率仅2.96%.  
      关键词:纳米SiO2;丙烯酸酯;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热稳定性   
      57
      |
      18
      |
      1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50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吕维扬,叶维娟,傅华康,杜淼,郑强
      2015(6): 699-705.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412
      摘要: 采用一步水热法,原位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复合材料(PVA/LDH).与溶液共混法相比,原位生成法具有实验操作简单、制备周期短等优势.广角X射线衍射(WXRD)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可在PVA溶液中原位生成晶型完整的LDH片状粒子.与溶液共混法制备所得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不同,原位合成体系在低剪切速率下的表观黏度随LDH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得益于LDH在PVA中的良好分散,填料含量为1.0 wt%时,复合膜的力学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较纯PVA膜分别提高105.40%和133.20%.在保持复合材料高透光性基础上,薄膜的耐水性也有一定的提升,但其耐水蒸汽的提高仅当LDH含量达3.0 wt%才有所体现.  
      关键词:原位制备;聚乙烯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力学性能;透光性能   
      23
      |
      14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48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邢妍,张勇,张红梅
      2015(6): 706-712.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407
      摘要: 氧化石墨烯(GO)亲水性的边缘和疏水性的中间片层使其具有两亲特性.利用GO的这种特性,将其加入尼龙6(PA6)/聚苯乙烯(PS)的共混体系,以提高PA6和PS的相容性.通过两步法制备了PA6/PS/GO共混物,研究了GO对PA6/PS共混材料结构形态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增容机理进行了探讨.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添加GO后,共混材料的分散相尺寸明显变小,分散更为均匀,少量的GO即可达到良好的增容效果.动态力学性能(DMA)测试进一步证明了GO对PA6/PS共混物具有一定的增容性.理论计算也表明PS/GO共混物和PA6具有更接近的表面自由能和较低的界面自由能.添加GO后共混物材料的拉伸性能和韧性明显提高.GO添加量为0.1 wt%时,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较未添加GO的共混材料提高了170%,断裂能也提高了近240%.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尼龙6;聚苯乙烯;相容性   
      29
      |
      10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47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张幼维,何艳,顾文娟,徐晶,张武警,赵炯心
      2015(6): 713-71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413
      摘要: 利用原位生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种子乳胶模板以及表面活性剂与功能单体间的正负电荷作用,发展了一种可在全水相中绿色合成聚甲基丙烯酸(PMAA)基纳米水凝胶的新方法.利用动态光散射法、-电位测定、FTIR和TEM对纳米水凝胶的尺寸及其分布、表面电荷、组成、形态、结构和pH响应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MAA基纳米水凝胶具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内核和交联聚甲基丙烯酸外壳的核壳结构.当甲基丙烯酸(MAA)的用量由2 mL增至3 mL时,PMAA基纳米水凝胶的尺寸变大.当MAA的用量增加至5 mL时,反应体系中除了生成PMAA基纳米水凝胶外,还生成了PMAA次级粒子.PMAA基纳米水凝胶表现出良好的pH响应性:当介质的pH值由2增加至7 时,其流体力学体积扩张了近80倍.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pH 响应性;纳米水凝胶;正负电荷作用;合成   
      41
      |
      13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46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钟亚林,黄汉雄
      2015(6): 720-726.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406
      摘要: 采用挤出共混制备3种不同相形态的厚壁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PP/POE)共混物样品,并对样品在110 ℃发泡温度下进行高压釜发泡.利用共混物相形态以及两相黏弹性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度的差异,有效地调控厚壁样品内泡孔的形状、分布和尺寸等,获得了3种典型的泡孔结构.分散相呈椭球状液滴的80/20 PP/POE共混物发泡后泡孔呈椭球状,且两者具有相同数量级的平均直径和密度;分散相呈长纤维状的80/20共混物发泡后泡孔呈长孔状,两者的平均直径较为接近.呈部分共连续相结构的60/40共混物发泡后形成了具有较高连通度的开孔结构.进一步地,通过改变发泡温度,获得了更接近共混物中液滴状分散相平均直径和密度的近似球状的泡孔以及具有更高连通度的开孔结构.  
      关键词:PP/POE共混物;熔体共混;相形态;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泡孔结构   
      70
      |
      13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1039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研究简报

    • 尚枝,汪东,郭靖,张青松,赵宁,徐坚,陈莉
      2015(6): 727-732.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5.14431
      摘要: 应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苯乙烯和愈合剂的共混溶液为纺丝液,制备了含有愈合剂的功能纤维,并以其制备了具有自修复性能的纤维/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荧光显微镜等对纤维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纺丝溶液的组成对纤维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纤维中愈合剂的含量随纺丝液中愈合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可纺性随之变差.通过SEM观察了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表面预制裂纹的修复,在一定温度下裂纹处纤维中的愈合剂(分别为环氧和其固化剂)释放并进一步反应,经过愈合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81 MPa,力学性能明显改善.  
      关键词:静电纺丝;功能纤维;复合材料;自愈合;力学性能   
      38
      |
      12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10905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