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6 10

      研究亮点评述

    • 张希
      2016(10): 1281-1283.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283
      摘要:微量液体的精确操控在生物医药、液体传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基于光诱导的毛细作用力操控液体的方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为这类方法在操控过程中无需特殊的光学装置和复杂的微组装过程.但是目前报道的方法只适用于少数特定的液体,并且驱动距离短、运动速度慢、局限于直线运动.最近,俞燕蕾等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侧链液晶高分子材料,以此制备了液晶高分子微管执行器,可以通过不对称光致形变诱导毛细作用力,实现了光控各种类型液体按照设计的速度和方向运动,有望在可控微流体传输、微反应系统、微机械系统、芯片实验室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液体操控;液晶高分子;光致形变;执行器   
      55
      |
      1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98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专论

    • 张智涛,张晔,李一明,彭慧胜
      2016(10): 1284-129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185
      摘要:近年来,可穿戴电子设备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柔性、轻质和可集成成为发展的主流. 然而,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在能源供给上出现了一些瓶颈难题,如传统块状和板状能源器件难以根据应用要求紧贴不规则基底、柔性相对较低、不能透气导湿,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可穿戴设备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是将能源器件制成纤维结构. 虽然单根纤维状能源器件提供的能量有限,但是它们可以被编成织物,从而输出较高的总能量. 同时,能源织物可紧密贴合不规则基底如人体、能透气导湿,有效满足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要求. 目前纤维状能源器件包括能量转换和储存两大类,能量转换器件主要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电池太阳能电池,而能量储存器件则主要有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锌空气电池、铝空气电池等. 在实际应用中,光电转换和能量储存2个功能往往被集成在同一根纤维状能源器件中. 本文重点介绍了纤维状能源器件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系统总结了这个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展望了本领域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纤维状;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集成   
      119
      |
      44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97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钱宇芯,张丹丰,武月铭,陈琦,刘润辉
      2016(10): 1300-1311.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194
      摘要:微生物感染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严峻挑战,传统抗生素几乎不可避免地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因此亟待开发既对耐药细菌、真菌有活性,又不易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的新型抗菌剂.宿主防御肽(host defense peptide,HDP)几乎存在于各种生命形式中并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和不易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的特点,近年来作为对抗微生物耐药性的新途径被广泛研究.为解决HDP自身稳定性差(容易被蛋白酶水解)的缺点,多个研究组相继开展HDP模拟物的研究,希望在改善抗菌剂稳定性的同时保持抗菌活性.尼龙3聚合物(β-多肽)是模拟HDP的一类代表性抗菌聚合物.尼龙3聚合物通常由一个亲水性/正电荷亚基和一个疏水性亚基通过不同比例组合来模拟HDP的2个关键性结构特点:正电荷和两亲性结构.通过优化端基基团和聚合物长度、变化亚基的化学结构、探索优化的亲水性/正电荷与疏水性亚基组合以及调节亚基在聚合物中的比例,发现了对多个耐药菌菌株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尼龙3聚合物.尼龙3对细菌营养细胞和稳定的孢子都显示了活性,同时尼龙3也对游离真菌细胞和真菌生物膜都表现出选择性抗菌活性.这些发现提示了尼龙3对抗微生物耐药性的潜力以及尼龙3作为新型抗菌剂的可能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耐药性;宿主防御肽;尼龙3;抗细菌;抗真菌   
      71
      |
      27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95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李斌,于波,周峰
      2016(10): 1312-132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198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聚合物刷合成与应用方面的新进展.简要介绍了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制备聚合物刷的历程和重要进展.重点论述了通过电化学、光诱导以及牺牲阳极技术、仿生合成等发展了多种表面引发ATRP新方法,基于如何将聚合物从分子尺度过渡到微米尺度的思考,实现了多尺度聚合物刷结构的制备.简要综述了聚合物刷在以下3个方面的应用研究:(1)智能驱动,利用聚合物刷构象变化,实现微悬臂驱动、辅助放大的电驱动以及仿毛毛虫运动.(2)生物润滑,利用聚合物的环境响应行为实现了对摩擦系数的调控,并发展了球刷型润滑材料.(3)表面防污,表面接枝含离子液体官能团的聚合物刷,并与仿生技术相结合,利用化学组成和结构化协同效应,得到一系列高性能低毒海洋防污界面材料.  
      关键词:聚合物刷;表面修饰;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外界调控   
      40
      |
      20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94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综述

    • 陈沁,杜杰毫,谢海波,赵宗保,郑强
      2016(10): 1330-1358.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154
      摘要:对化石资源的过渡开采导致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发展生物基聚合物代替石油基聚合物是缓解当前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在生物基聚合物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基脂肪族单体、芳香族单体的制备,包括生物基羧酸单体、生物基二醇单体、生物基烃类单体、呋喃基单体、香草醛单体,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选择性及产率;采用传统及新型的聚合方法,如熔融缩聚、自由基聚合、酶催化聚合等,可以将生物基单体转化为各种生物基聚合,包括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并比较了聚合条件对生物基聚合物制备的影响.生物基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及热性能,并展现出各种优异特性,如形状记忆、自修复功能等,有望代替传统的石油基聚合物.最后,对国内外生物基质聚合物的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催化生物炼制;生物基单体;生物基聚合物;热性能;机械性能   
      251
      |
      101
      |
      9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812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研究论文

    • 张树仁,姚兵,张子龙,张保华,李晓,程延祥
      2016(10): 1359-1367.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26
      摘要:含溴橙光化合物与双(三环己基膦)钯(0)进行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相应的芳基钯(Ⅱ)配合物.在加热条件下,该配合物可以引发AB型芴单体聚合,得到端基为橙光芳基基团的聚芴共轭聚合物.含溴橙光化合物与不同配体钯(0)配合物组成催化体系,原位引发聚合,同样可以制备上述端基结构明确的共轭聚合物.其中,以三(邻甲基苯基)膦或卡宾化合物为辅助配体时,室温下即可引发AB型芴单体进行催化剂转移聚合.卡宾化合物为辅助配体时,可以获得Mn为7.48×104的高分子量聚芴.MALDI-TOF分析证实,聚合物的一个端基是来自催化剂钯配合物中的橙光芳基基团,另一端基为Br/H原子.聚合物光致发光(PL)光谱主要表现为聚芴单元的蓝色荧光发射.电致发光(EL)光谱表明,聚合物在低分子量时表现为橙红光发射,而在高分子量时,能够得到白光发射.在数均分子量Mn为7.48×104时,聚合物可实现纯白光发射,国际色坐标CIE为(0.31,0.32).  
      关键词:催化剂转移聚合;芳基钯化合物;聚芴;光致发光;电致发光   
      41
      |
      1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92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徐玉良,曲剑波,王晓娟,刘俊毅,李士海,刘建国
      2016(10): 1368-1373.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36
      摘要: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基质,与乙酰氯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得到具有荧光性质的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PS-AC).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苯环上已成功偶联了乙酰基.我们推测PS-AC微球的荧光现象是由聚苯乙烯分子链中的苯环与羰基双键通过π-π共轭形成的刚性平面结构引起的.为了验证该发光机理,以乙基苯和乙酰氯为原料通过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与荧光微球发光基团具有相似结构的小分子化学物-对乙基苯乙酮.荧光发射光谱分析表明,对乙基苯乙酮与荧光微球在350~400 nm范围内激发光源的激发作用下都能在400~600 nm范围内产生稳定的荧光发射峰.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与PS微球、乙基苯和乙酰氯相比,PS-AC微球与对乙基苯乙酮在300~400 nm范围内出现了新的吸收带,属于新形成的共轭体系的吸收.这种新的共轭体系可以将微球吸收的紫外光或紫光转变成可见的荧光.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荧光微球的发光现象是由苯环π键与羰基双键的共轭作用产生的.  
      关键词:聚苯乙烯荧光微球;Friedel-Crafts反应;荧光机理;π-π共轭   
      63
      |
      2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91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邹婷婷,蒋斌,林韶晖,潘勤敏
      2016(10): 1374-1382.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50
      摘要:采用烯烃交叉易位反应,在Grubbs二代催化剂和含有功能基团的链转移剂作用下,研究了工业级高分子量顺丁橡胶的降解以及高附加值遥爪型丁二烯低聚物的制备.涉及的链转移剂主要是轴对称的顺丁烯类衍生物:顺-1,4-二氯-2-丁烯(DCB)、顺-1,4-二乙酰氧基-2-丁烯(DAB)、马来酸二甲酯(DMM)、马来酸二乙酯(DEM).产物的分子量(Mn)和分子量分布指数(PDI)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产物的分子链段结构和组分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以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引入不同的链转移剂,控制顺丁橡胶/链转移剂、顺丁橡胶/催化剂的摩尔投料比以及反应时间,可以有效控制低聚物的Mn和PDI,其Mn变化范围为230~4800,PDI变化范围为1.09~2.82.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定反应条件引入DAB,可以逐一断裂顺丁橡胶的主链,获得丁二烯重复单元仅为1的小分子新结构.  
      关键词:烯烃交叉易位反应;顺丁橡胶;降解;Grubbs二代催化剂;遥爪低聚物   
      57
      |
      2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90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梁欢,王倩,王康,刘新荣,魏桂花,晏为力,周绍兵
      2016(10): 1383-138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32
      摘要:利用聚氧乙烯硬脂酸酯(Brij78)和帕米膦酸二钠制备新型表面活性剂Pa-Brij78,以此为表面活性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油相,采用水包油包水的微乳液法制备载卵清蛋白(ovalbumin,OVA)的表面带有磷酸根的PLGA纳米粒,再用共沉淀法在其表面修饰一层磷酸钙,并装载寡核苷酸CpG,形成一种核-壳结构的复合载药纳米粒CpG/CaP/PLGA(OVA).通过动态光散射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并测定OVA、CpG的载药量、包封率.结果表明以Pa-Brij78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的PLGA(OVA) 纳米粒确实能被磷酸钙修饰,粒径增大40~60 nm,表面变粗糙,XRD测得该磷酸钙层的主要存在形式为Ca3(PO42.OVA平均载药量为5%,包封率大于80%;CpG平均载药量为0.47%,平均包封率为89.9%.  
      关键词:可降解高分子;磷酸钙;核-壳结构;复合载药纳米粒   
      46
      |
      15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88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冯学鹏,蒋晓菡,夏德勇,盛扬,姜彦,张嵘
      2016(10): 1390-139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34
      摘要:以端羟基聚丙交酯(PLLA)为软段,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硬段聚合得到端基为双键的低聚物,再在UV照射下固化得到可生物降解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生物组织工程材料.PLLA由1,4-丁二醇引发L-丙交酯(L-LA)开环得到.PLLA和低聚物的组成结构用NMR和GPC进行了表征.对固化聚合物PUA的热性能(DSC和TGA)、力学性能(DMA和拉伸)和亲水性(接触角和溶胀)的研究表明增加PLLA软段会增加材料的Tg,但降低材料的亲水性和交联度.PLLA500-HDI的拉伸强度为6.7 MPa,可以满足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通过体外降解实验,发现增加PUA材料的软段,降解速率下降.降解16周后,PLLA500-HDI降解最快,失重15.8%,而PLLA2000-HDI的降解速率最慢,失重5.5%,可能与其微相分离的结构有关.红外(ATR)分析表明降解的PUA膜中N-H的伸缩吸收峰(3364 cm-1)变宽和C=O吸收峰变尖锐,说明主链中酯键和氨基甲酸酯键都发生了水解.热失重(TGA)曲线上PLLA500-HDI和PLLA1000-HDI降解后的PUA材料热稳定性下降,而PLLA2000-HDI变化不大.此外,在SEM图中发现降解的PLLA500-HDI膜表面出现裂纹和孔洞,PLLA2000-HDI材料表面也形成相分离结构.细胞实验说明材料支持细胞的黏附,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应用于组织工程的潜力.  
      关键词:聚丙交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   
      40
      |
      16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87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陆爱菁,侯宇,吴正中,陈元维,罗祥林
      2016(10): 1400-1408.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47
      摘要:合成了聚姜黄素-二硫键-聚甲基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聚磺酸甜菜碱(Cur-DA-ss-PDEA-PS,或简写为Cur-ss-PDEA-PS),采用核磁、红外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示差扫描量热法测试了聚合物热性能.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聚合物胶束,形成了聚磺酸甜菜碱为亲水壳层、聚姜黄素为疏水核、二硫键作为还原敏感基团和聚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为pH敏感基团的胶束.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临界胶束浓度,动态光散射以及扫描电镜对胶束结构及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胶束稳定性良好,粒径分布较窄,且具有pH敏感性和还原敏感性.胶束载药量及包封率测试结果显示,相比于聚己内酯为内核的聚合物胶束,聚姜黄素的引入提高了胶束对药物的封装效果.  
      关键词:pH/还原敏感的高分子;胶束;药物载体;磺酸甜菜碱;姜黄素   
      35
      |
      11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85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沈斌,汪称意,徐常,陈文涛,李坚,任强
      2016(10): 1409-1417.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15
      摘要:以4,4’-二氟二苯砜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为起始原料,经两步有机反应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活性二氟砜单体:3,3’-双(苯氧基苯基)-4,4’-二氟二苯砜,并由该单体与4,4’-二氟二苯砜、4,4’-二羟基二苯甲酮经亲核缩聚合成了侧链型聚芳醚砜聚合物(PAES-xx).通过较温和的后磺化反应,制得了一系列磺化聚芳醚砜质子交换膜(SPAES-xx).对所制侧链型聚芳醚砜质子交换膜的结构和性能分别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类质子交换膜具有适中的吸水率和较好的尺寸稳定性,80℃时最高质子传导率达0.16 S/cm.此外,该类质子交换膜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起始分解温度约为250℃;膜的拉伸强度为29.5~42.0 MPa,拉伸模量为0.62~1.23 GPa,断裂伸长率在9.0%~31.9%.磺化膜优良的综合性能主要归因于侧链磺化结构的引入和相分离结构的形成.  
      关键词:侧链型;聚芳醚砜;磺化;质子传导率;相分离   
      31
      |
      11
      |
      6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84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郭永坤,王宛,田文得,陈康
      2016(10): 1418-1424.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39
      摘要:采用粗粒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末端修饰富勒烯(C60)的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分子在水溶液中的结构变化以及其与磷脂膜相互作用行为.发现修饰后的PAMAM分子大小随嫁接数目的增多而减小,而形状变化并不明显,分子仍是近球形结构;同时发现C60分子因疏水作用聚集在一起.与膜作用后,因C60分子插入到双层膜内,导致分子由球形稍微向椭球形改变,分子大小也稍微增大.同时发现PAMAM分子紧紧分布在磷脂膜表面,局域膜厚度变小.  
      关键词:树枝状分子;富勒烯;生物膜;表面修饰;计算机模拟   
      40
      |
      9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82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杨瑞权,宋义虎,郑强
      2016(10): 1425-1430.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25
      摘要:分别采用悬浮液吸附混合法、胶乳混合并开炼法制备填充份数0~300 phr、0~60 phr的羧基丁苯橡胶/白炭黑(XSBR/A200)复合物,采用温度调制示差扫描量热法(TMDSC)研究复合物的玻璃化转变行为,采用动态流变法研究A200的补强机理.TMDSC测试结果显示,粒子表面“玻璃化层”含量与填充份数呈线性关系,且与混合方式无关.流变与TMDSC测试结果对比显示,A200粒子表面存在两层分子能动性不同的受限层,其中玻璃化层内层不能发生玻璃化转变,“受限外层”可发生玻璃化转变,但在高频下呈刚性行为.根据等价球形模型,在半径为6.8 nm的A200粒子表面,玻璃化层与“受限外层”厚度分别为1.0和1.6 nm.  
      关键词:羧基丁苯橡胶(XSBR);白炭黑;固定化层;温度调制示差扫描量热(TMDSC);动态流变   
      34
      |
      1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81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张凯,付光,周颖,何文涛,秦舒浩,于杰
      2016(10): 1431-1438.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27
      摘要:以芳基杂环磷酸铝盐(AHP-AlOH)作为成核主体,分别含有Li+、Na+、K+ 3种碱金属离子的月桂酸盐(alkali metal salt of lauric acid,AMSLA)为配体,研究了该类复配体系协效诱导等规聚丙烯(iPP)成核作用规律.通过偏光显微观察、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性能测试以及耐热性能表征等手段,研究不同碱金属离子对复合材料结晶结构、结晶行为以及力学性能、光学性能、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iL、NaL和KL对iPP的成核作用较差,对球晶尺寸的细化不明显,平均尺寸为161 μm,与纯iPP在球晶尺度在同一数量级,结晶温度提高小于6.5℃,成核有效性低于20%,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及耐热性的改善非常有限;APH-AlOH对iPP的成核作用达到中等水平,晶体尺寸比纯iPP减小了1个数量级,达到16 μm,结晶温度提高13.7℃,成核有效性提高到45.4%,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及耐热性同样达到中等水平;LiL、NaL和KL与APH-AlOH复配后对iPP的球晶尺度迅速减小至5 μm以下,比纯iPP球晶尺寸小2个数量级,结晶峰值温度可提高20℃以上,成核有效性高达60%以上,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平均分别提高15.0%、44.2%、64.0%.雾度值平均下降72.8%,透光率平均增加13.9%,热变形温度平均升高53.8%.AMSLA和APH-AlOH之间表现出极强的协效成核作用,AMSLA中碱金属阳离子对复配体之间的协效成核作用影响对不同性能之间有不同表现,其对结晶峰值温度,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方面的影响表现为Na+ > K + > Li +,而对光学性能方面表现为Li+ > Na + > K +.  
      关键词:成核剂;等规聚丙烯;月桂酸盐;芳基杂环磷酸盐;协效作用   
      40
      |
      1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80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任煜,张银,王晓娜,臧传锋,张伟
      2016(10): 1439-1446.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38
      摘要:利用空气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以提高纤维表面的润湿和粘结性能.分别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及电压对UHMWPE纤维拉伸断裂强力、接触角、表面形貌、表面化学成分和粘结性能等的影响规律.SEM分析结果表明,空气DBD等离子体处理后UHMWPE纤维表面出现垂直于纤维轴向分布的凹坑和裂纹,使得纤维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XPS分析表明空气DBD处理后纤维表面碳元素含量显著下降;同时氧元素和氮元素的含量均较处理前增加,但氧元素含量增加的幅度显著高于氮元素.XPS分峰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UHMWPE纤维纤维表面C-O/C-N基团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出现了C=O 和O-C=O这2种新的含氧官能团.同时,接触角及和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剪切力(IFSS)测试结果表明DBD等离子体处理后UHMWPE纤维表面润湿性能和粘结力均产生显著提高,且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或电压的增加,UHMWPE纤维的表面润湿性能和粘结力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空气DBD等离子体处理对UHMWPE纤维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当处理电压低于200 V,处理时间小于100 s,纤维强力下降比率小于5.2%.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介质阻挡放电;表面性能;粘结力   
      46
      |
      16
      |
      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7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张欢欢,王杰,黄刚,占宏君,石彤非,许东华,姚卫国
      2016(10): 1447-1454.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40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减振材料的微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用万能材料试验机(UMTM)、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旋转流变仪表征了减振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及减振性能.研究发现:不同聚氨酯减振材料进入非线性形变区域的压缩形变大小与微孔的面积占有率相关.我们认为聚氨酯泡沫减振材料在小压缩应变下应力的缓慢增加主要是由微孔的变形引起的,随着压缩应变进一步增加,微孔的变形接近极限,此时应力的快速增加主要由聚氨酯本体的力学性能决定.聚氨酯减振材料的损耗能随着压缩应变的增加而增加,减振性能好的材料具有较大的损耗能.聚氨酯减振材料的损耗角随着压缩频率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其影响减振材料在不同使用频率下的减振和产热性能.聚氨酯减振材料的损耗角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耐寒性和耐热性好的材料,损耗角随温度平缓变化的温度范围更宽.当减振材料受到一定的负载后,材料的损耗角降低.  
      关键词:聚氨酯;减振材料;高分子;汽车   
      84
      |
      22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77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苏群,孙敏娜,张进军,潘俊星,郭宇琦,张慧慧,王宝凤
      2016(10): 1455-1464.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24
      摘要:采用自洽平均场方法模拟了脂质体-纳米粒与巨型囊泡的相互作用.在初始状态,脂质体-纳米粒与巨型囊泡之间有一定距离,随着距离的变化,脂质体-纳米粒与囊泡发生相互作用,最终脂质体小囊泡和巨型囊泡会融合并使粒子释放.随着囊泡的磷脂分子组分的变化,体系呈现出丰富的结构变化.磷脂头体积分数较大时体系形成融合通道(stalk相)或半融合隔膜(HD相)以及融合小孔;磷脂头体积分数较小时体系出现囊泡的渗漏形成亲水聚集体(棒状H相或IMI相)和融合小孔.改变了所包裹的纳米粒半径,发现对体系的结构影响不大.我们定量的计算了各个体系的自由能,从自由能分析可知,随着距离的减小,脂质体-纳米粒与巨型囊泡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新结构的形成需要克服能量壁垒,且能量壁垒随着磷脂头体积分数和纳米粒半径的增大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关键词:脂质体-纳米粒;囊泡;自洽场理论;自组装   
      54
      |
      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404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