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6 8

      专论

    • 黄子涵,董伯骏,陈鹏宇,杨烨,朱国龙,燕立唐
      2016(8): 979-991.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55
      摘要: Janus粒子由于其表面性质与形状特征的不对称性而展现出独特的力学、光学、电学、磁学和表面两亲性能,在构筑复杂组装结构及设计新型功能材料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计算机模拟与理论分析的角度,结合相关实验体系,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对含Janus粒子组装体的体系构筑、结构调控及材料功能等的相关研究进展.从Janus粒子自组装结构的精确构筑与动态响应性、界面结构的熵驱调控、非平衡组装动力学及含Janus粒子组装体功能的模拟与预报等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Janus粒子的复杂多级组装结构及其背后蕴含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的机理,并介绍了一系列基于含Janus粒子组装体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独特的功能及其潜在应用.在此基础上,指出合理设计Janus粒子的非对称性质以及巧妙调控组装体内的熵、焓平衡,是控制其多级组装结构,进而开发相应新型功能材料的关键,并对Janus粒子未来的理论和模拟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Janus粒子;多级自组装;熵驱调控;功能复合材料;理论模拟   
      96
      |
      24
      |
      1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56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张紫丹,何学浩
      2016(8): 992-1001.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54
      摘要: 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与树枝状大分子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具有合成简单、分子量分布宽等突出特点,超支化聚合物分子的结构形成取决于聚合反应过程,本文介绍了超支化聚合反应模拟研究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八位置键涨落粗粒化格子模型在超支化聚合反应模拟中的应用,该方法考虑了聚合物分子空间位阻效应、分子内成环和反应点活性等影响因素,从而可以模拟不同类型的超支化聚合反应;为了定量描述单体和聚合物分子结构,研究者进一步发展了杂化多尺度超支化聚合反应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玻尔兹曼反演迭代方法获取单体和聚合物特异性粗粒化力场,然后通过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结合反应性Monte Carlo方法对特异性超支化聚合反应进行定量模拟.多尺度聚合反应模拟不仅可以精确计算超支化聚合物分子量、多分散性指数和支化度等一般性聚合物参数,还可以获取分子成环率、超支化大分子构象等重要分子结构信息,在超支化聚合反应基础研究与预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支化聚合反应;粗粒化力场;Monte Carlo;多尺度模拟   
      49
      |
      2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55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杨扬,步项禹,张兴华
      2016(8): 1002-1010.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66
      摘要: 生物高分子、液晶高分子和共轭高分子都是具有半刚性性质的一维线型链状分子.半刚性高分子的链长与高分子的持久长度在同一数量级,蠕虫链是最好的用来研究这类半刚性高分子统计性质的理论模型之一.其特性表现为高分子键的取向极大地影响统计行为,同时链的不可伸长性约束了高分子链的构象.这些性质可以通过结构因子的分析来开展研究.结构因子是描述体系在各个尺度上密度关联的物理量,是联系散射实验和高分子理论研究的桥梁,既可以通过散射实验测量,也可以通过理论上对链模型对应的传播子积分得到.由于蠕虫链模型的构象同时依赖位置和取向自由度,因而严格求解其传播子非常困难.这严重限制了蠕虫链模型场论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限制了应用高斯涨落理论进行有序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本文综述了广泛采用的蠕虫链模型结构因子的渐近解和经验公式,并着重介绍近年来严格求解结构因子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结构因子在不同波数区域上的标度规律,展示了蠕虫链模型的多尺度特点,以及其他经典的高分子链模型的关系.  
      关键词:半刚性高分子;蠕虫链模型;结构因子   
      47
      |
      15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54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钱虎军,焦贵省,李延春,吕中元
      2016(8): 1011-1020.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67
      摘要: 嵌段共聚物通过微观相分离形成的各种有序结构在纳米印刷、药物输送、太阳能电池模板制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实现这些有序结构的有效调控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近期的实验及理论研究表明嵌段长度的多分散性对嵌段共聚物的微观相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AB型两嵌段及ABA型三嵌段共聚物的实验及理论研究中的一些主要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耗散粒子动力学的模拟研究进展.并对多分散性可能带来潜在重要影响的嵌段共聚物相关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微观相分离;多分散性;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70
      |
      24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5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周嘉嘉
      2016(8): 1021-102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70
      摘要: 耗散粒子动力学是一种粗粒化的计算模拟方法,在微米和纳米流体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界面在微小体积流体中的重要性,边界条件的选取在微米和纳米流体的研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简单地介绍了耗散粒子动力学的模拟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能够实现纳维边界条件的可调滑移长度的边界条件模拟方法.通过条纹状图案修饰的超疏水表面的流体力学行为研究,和高分子链在微米纳米流体器件中的运动研究2个例子,耗散粒子动力学结合纳维边界条件的模拟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证实.  
      关键词:耗散粒子动力学;可调滑移长度的边界条件;微米和纳米流体力学;计算机模拟   
      52
      |
      1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52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马世营,汪蓉
      2016(8): 1030-1041.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82
      摘要: 嵌段共聚物和纳米粒子复合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在生物医药、光电材料、催化材料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利用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能够形成特定形态的纳米结构聚集体,将纳米粒子选择性的分布和定位于嵌段共聚物聚集体中,可以改善纳米粒子的性能及其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实验上利用自组装制备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复合纳米材料的方法,并总结分析了影响纳米粒子在嵌段共聚物聚集体中的分布和定位的各种因素,包括纳米粒子的大小、形状及其表面化学.最后总结了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在理论模拟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纳米粒子   
      128
      |
      42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51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满兴坤,张洁
      2016(8): 1042-1047.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95
      摘要: 高分子复数朗之万理论是一种超越平均场近似的理论模拟方法.给定所关心体系的配分函数后,则可以通过该方法在无任何近似的情况下得到所关心物理量的系综平均值,进而可以考虑各种涨落和关联效应.由于高分子场论中一般都是复数哈密顿量,因此与之对应的玻尔兹曼概率密度是振荡、非正定的.以该玻尔兹曼概率密度为接收概率的实数空间模拟采样的效率会变的特别低.复数朗之万理论把实数物理变量扩展到复空间,同时假设在复空间存在一个正定的概率密度.因此,在整个复空间进行采样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高分子复数朗之万理论的背景,以及实行该模拟的数值方法.此外还简要地介绍了高分子复数朗之万理论在对多价盐离子溶液研究的应用.超越平均场的复数朗之万理论在生物体系研究中也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对DNA凝聚、病毒内部电荷反转等等现象的理解.  
      关键词:高分子场论;复数朗之万;超越平均场   
      34
      |
      15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50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刘军,沈建祥,曹达鹏,张立群
      2016(8): 1048-1061.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105
      摘要: 针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系统综述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纳米颗粒的分散与聚合物-纳米颗粒界面作用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包括不同形状纳米颗粒在聚合物基体的分散机理、相行为与微观结构、纳米颗粒对分子链构象的影响(分子链均方回转半径的变化)、分子链在纳米颗粒表面结构(取向与排列)、分子链与纳米颗粒界面作用能、界面区分子链活动性与纳米颗粒形成的网络结构.为构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3个模拟方面的挑战,包括发展长时间跨尺度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准确模拟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与导电导热功能性的模拟.  
      关键词:聚合物;纳米粒子;界面;分散;增强;模拟   
      125
      |
      33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4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研究论文

    • 冯学鹏,简鹏,丁琳,费俊豪,盛扬,张嵘
      2016(8): 1062-1071.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5356
      摘要: 基于聚醚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相关生物医用材料的潜力,研究其可生物降解性及影响因素非常重要.聚醚酯是由PEG(Mw=400)引发L-丙交酯开环聚合而得到的PLLA-PEG-PLLA(PLEL)嵌段共聚物.它与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反应,并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封端,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然后通过紫外固化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材料(PUA).用NMR和GPC对PLEL二醇和预聚物进行了组成和分子量表征,用DSC和DMA对PUA进行了结构和物理性能表征以及用接触角、吸水率和质量分析方法对材料的亲水性和降解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随着PLLA疏水链段变长,PLEL软段分子量增大,材料的亲水性降低,交联度和降解速率变小.相同的软段,基于硬段HDI-HEMA的PUA材料比IPDI-HEMA的PUA有较低的Tg,较高的亲水性和降解速率.因为IPDI有环状结构,降低了PUA与水的相互作用.在3种不同降解条件下,氧化降解速率最高,酶解的速率高于水解.PUA材料的氧化降解速率取决于软段中PEG的含量,PLEL1000-HDI中PEG含量最高,其氧化降解最快,13周内失重率达到82.6%.  
      关键词:聚醚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氧化降解;酶解   
      58
      |
      18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47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顾文娟,陆亚明,张幼维,赵炯心
      2016(8): 1072-1078.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5358
      摘要: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20复配表面活性剂和原位生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种子乳胶,发展了一种可在全水相中“绿色”合成较高浓度的聚甲基丙烯酸(PMAA)纳米水凝胶的新方法.以PMAA纳米水凝胶为前驱体,采用原位氧化沉淀法制备了磁性PMAA纳米微球.利用动态光散射法、FTIR分析、TEM观察、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VSM)、热重分析(TG)等对纳米水凝胶和磁性微球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PMAA纳米水凝胶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吐温20与MAA和PMAA间的氢键作用,促成了交联PMAA/吐温20复合物层在PMMA种子乳胶表面的选择性生长,导致生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MAA纳米水凝胶.PMAA纳米水凝胶表现出良好的pH响应性,当介质的pH值由1增加至6时,其流体力学体积扩张了近50倍.磁性PMAA纳米微球具有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高达50 A ·m2/kg.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纳米水凝胶;pH响应性;磁响应性;合成   
      46
      |
      18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46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林青杰,褚立强
      2016(8): 1079-1084.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5367
      摘要: 首先利用5’-磷酸吡哆醛酯(PLP)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氮端进行定位活化,之后与2-溴-2甲基丙酸-2-氨氧基乙酯(ABM)反应形成大分子引发剂(BSA-Br).最后以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OEGMA)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带有2条POEGMA高分子链的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BSA-POEGMA).利用红外(FTIR)、核磁共振谱(1H-NMR)、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等分析技术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各步骤的化合物及最终的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都具有预期结构.  
      关键词: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牛血清白蛋白;聚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47
      |
      12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45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杜淼,刘志刚,杨红梅,宋义虎,郑强
      2016(8): 1085-1090.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5360
      摘要: 制备了炭黑(CB)填充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双基体复合材料,研究了加料顺序、混合时间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B主要分布在HDPE相中;采用CB首先填充EVA然后与HDPE混合,或采用EVA/HDPE共混物与CB混合的加工策略,均可获得导电性较优的导电复合材料.然而,混合过程显著影响CB填充双基体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采用EVA/HDPE共混物与CB混合法加工复合材料,导电性受相形态演化影响较小.  
      关键词:炭黑;高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导电聚合物复合物;加工工艺   
      52
      |
      23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43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冯茹森,唐仕波,孙建辉,蒲迪,樊宇,姜雪,郭拥军
      2016(8): 1091-1097.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5362
      摘要: 通过采取定期取样的办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得不同时间下的同一时刻的丙烯酰胺的转化率和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在混合物中的含量,可以发现丙烯酰胺的光聚合过程存在明显的3个阶段,根据同一时刻下丙烯酰胺的转化率对应的引发剂的含量,建立以光引发剂消耗量划分聚合过程的三阶段模型,将聚合过程分为聚合前期、聚合中期和聚合后期,通过光照强度、狭缝宽度和旋转速度研究了光引发剂的分解动力学,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的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常数kd.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光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kd在4.00×10-4s-1内可调控,在聚合三阶段模型中存在最佳kd组合,即第一阶段kd为4.00×10-4s-1,第二阶段kd为1.90×10-4s-1,第三阶段kd为1.90×10-4s-1,得到合成聚丙烯酰胺(PAM)的最佳自由基浓度是10.82×10-8~12.56×10-8mol ·L-1s-1,光引发剂的初始浓度[I]0应控制在100~110 mg/L.  
      关键词:光引发剂;动力学;聚合过程;聚丙烯酰胺   
      48
      |
      1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41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柳晓燕,吴奕澄,于志强
      2016(8): 1098-1104.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5359
      摘要: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高导热硼化物陶瓷颗粒(Zr/Ti)B2填充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通过激光脉冲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进行测试,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热导率进行模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TiB2/ZrB2 2种陶瓷颗粒的加入均能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且随着陶瓷颗粒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均呈上升的趋势,相对于纯的环氧树脂,其复合材料热导的提升可分别高达100.7%和126.8%;相比之下,ZrB2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较TiB2具有更高的热导值,分析认为这主要由于ZrB2颗粒与环氧基体具有较低的界面热阻所致.有限元分析表明,2种复合材料热导的试验值与预测值基本吻合,且在较高体积分数下,ZrB2复合材料热导两值的偏差较TiB2的更小.  
      关键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TiB2/ZrB2;热导;有限元   
      38
      |
      1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40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汪滨,张凡,王娇娜,李秀艳,李从举
      2016(8): 1105-1111.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5365
      摘要: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膜,再以盐酸羟胺为改性剂对PAN纳米纤维膜进行偕胺肟化处理成功制备出偕胺肟化纳米纤维膜(AOPAN).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水接触角等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吸附重金属Cr(VI)的能力.结果表明,PAN纳米纤维在水浴温度60℃,水热时间3.5 h条件下进行改性后,纤维直径明显变粗,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弯曲.由红外光谱(FTIR)分析发现改性后的PAN纳米纤维膜在3500~3300 cm-1范围内出现了2个双峰,并且接触角由114.5°变为29.8°,说明成功地将PAN纳米纤维改性为含有—NH2基团的AOPAN纳米纤维.该AOPAN纳米纤维膜对铬的吸附实验表明,在pH=2时,吸附约5 h后达到最佳除铬效果,吸附量可达102.5 mg/g,并且满足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主要是由于制备的AOPAN含有—NH2基团,在酸性条件下被质子化为—NH3+,更易与HCrO4-结合.而且这种膜材料在使用后便于取出,经稀NaOH溶液洗涤后,能够重复使用,循环4次后仍能保持50%以上的去除率,在处理重金属离子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关键词:静电纺丝;聚丙烯腈;重铬酸钾;表面改性   
      44
      |
      20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39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程章,张帆,孙小英,金鹿江,施利毅,杭建忠
      2016(8): 1112-1120.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5370
      摘要: 以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共聚物单体合成了含聚乙二醇(PEG)的羟基丙烯酸预聚物(BOH),该预聚物再与α,ω-三乙氧基硅烷封端的聚二甲基硅烷低聚物(TSU)和α,ω-三乙氧基硅烷封端的全氟聚醚低聚物(PFU)通过缩合反应制得含有PEG的氟硅改性丙烯酸交联网络防污涂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原位纳米测试系统、接触角测试和生物评价等表征方法,探讨了树脂中TSU,PFU和BOH配比对表面能、弹性模量及其生物防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兼具氟硅低表面能性和PEG抗蛋白吸附性能的交联网络涂层TFS-BOH-B具有好的防污性能,且随着TSU和PFU含量增加,防污性能提高.  
      关键词:加成聚合;防污;交联网络涂层;双亲聚合物   
      81
      |
      22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37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李芝华,彭倩玉,李珺杰,刘夏清,邹德华,牛捷,刘兰兰,李稳
      2016(8): 1121-1127.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5368
      摘要: 采用高温化学发泡法制备了一种间乙炔基苯偶氮酚醛树脂泡沫(EPANF).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导热系数分析仪、临界氧指数分析仪和热重分析(TG)等表征了间乙炔基苯偶氮酚醛树脂(EPAN)结构和EPANF的泡孔结构、压缩强度、隔热性能、阻燃性能和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所用发泡剂含量为18%,泡沫体的表观密度为0.179 g/cm3时,EPANF泡孔均匀微细,闭孔率高,泡孔平均粒径为350μm左右.随着表观密度增加,泡沫体压缩强度增大,热导率系数增大,隔热性能略有下降,但其临界氧指数变大,阻燃性能提高.当表观密度为0.363 g/cm3时,EPANF的压缩强度达到最大为5.63 MPa.EPANF的5%和10%热失重温度分别为333、381℃,其700℃的残炭率和1000℃的残炭率分别为65.8%和58.2%,耐热性和耐烧蚀性较普通线性酚醛树脂有明显提高.EPANF作为热结构材料和烧蚀材料有望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应用.  
      关键词:间乙炔基苯偶氮酚醛树脂;泡沫;结构;性能;耐热性   
      35
      |
      13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35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岳瑞丽,刘朋飞,范雅君,梁兵
      2016(8): 1128-1135.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003
      摘要: 以偶氮二异丁腈、十二胺为主要原料,通过Pinner反应制备了一种两端各带有12个碳烷基链的水溶性偶氮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基十二脒盐酸盐AIBL.采用核磁氢谱、元素分析及液相色谱对AIBL进行了结构及纯度表征,采用TGA、DSC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其热分解现象和热分解动力学,采用表面张力仪对其表面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引发剂AIBL具有预想的结构和较高的纯度,其热分解反应属于一级反应,热分解活化能为134.80 kJ/mol,70℃下水中的半衰期约为4 h;AIBL在水溶液中具有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为0.13 g/L,对应的表面张力为33.57 mN/m.以丙烯酰胺为单体、AIBL为引发剂制备了水溶性端基疏水聚合物SPAM.采用溴化法研究其转化率,应用乌氏黏度法、零切黏度法以及荧光探针对其缔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BL具有良好的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能力;相对于不带疏水长链的引发剂所合成的聚合物PAM,SPAM具有明显的疏水缔合效应,这说明AIBL成功地将疏水长链引入到聚合物的端基中,从而形成端基疏水聚合物.  
      关键词: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十二脒盐酸盐;热分解;水溶性;端基疏水聚合物;疏水缔合   
      35
      |
      9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34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 华笋,陈风,王捍卿,刘正英,杨伟,杨鸣波
      2016(8): 1136-1144.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5376
      摘要: 通过熔融缩聚法制备出含有聚乳酸支链的纤维素接枝共聚物(OLA-g-C),并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一系列聚乳酸(PLA)/OLA-g-C共混物以及对比样聚乳酸/微晶纤维素(MCC)共混物.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聚乳酸支链的存在可以提高纤维素在PLA基体中的分散性,抑制团聚现象的出现.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OLA-g-C和MCC的加入都可以促进PLA的结晶,但是OLA-g-C的促进效果优于MCC,这与OLA-g-C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良好有关.在等温结晶过程中OLA-g-C可以同时提高PLA的结晶度以及结晶速率,但对其成核机理和生长方式无明显影响.偏光显微镜(POM)观察的结果进一步证明OLA-g-C可以作为成核剂,有效地缩短基体的结晶时间,提高PLA的结晶能力.但是,OLA-g-C的加入却降低了体系的拉伸黏度,这与体系的缠结作用有关.  
      关键词:纤维素;聚乳酸;结晶性能;拉伸黏度   
      65
      |
      24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733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研究简报

    • 鲁云华,郝继璨,李琳,宋晶,费明月,肖国勇,赵洪斌,胡知之,王同华
      2016(8): 1145-1150.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6.16117
      摘要: 以丙酮为溶剂,将9,9-双(4-羟基苯基)芴(BHF)于室温下进行硝化反应得到二硝基化合物9,9-双(3-硝基-4-羟基苯基)芴,再经Pd/C-水合肼还原得到9,9-双(3-氨基-4-羟基苯基)芴(BAHF).采用上述二胺单体BAHF、与9,9-双(4-氨基苯基)芴(BAF)和六氟二酐(6FDA)通过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制备出一种含酚羟基的共聚聚酰胺酸溶液,经热酰亚胺化和热致重排反应得到共聚聚酰亚胺(CPI)和聚(酰亚胺-苯并恶唑)(PI-PBO)热致刚性膜材料.采用核磁(NMR)、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气体渗透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所制得膜材料的结构、热性能和气体分离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热致刚性膜主要表现出非晶结构,为无规共聚物,其Tg为340℃.随热处理温度升高,热致刚性膜的气体渗透性逐渐增加,450℃制得的热致刚性膜对O2、N2、H2、CH4和CO2的渗透通量分别达到229.03、53.26、1497.35、33.52和818.76 Barrer.  
      关键词:共聚聚酰亚胺;热致刚性膜;分离性能;芴基;酚羟基   
      68
      |
      25
      |
      3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9407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