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获奖情况
期刊视频
编委会
学术文献
最新录用
优先发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专辑/专题
虚拟专辑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征稿简则
摘要和图文摘要
论文制图规范
下载中心
学术资讯
期刊订阅
联系合作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19
年
第
50
卷
1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
两仪聚合——拓扑结构聚合物合成新方法
邱欢,李瑶,白天闻,凌君
2019, 50(11): 1133-1145.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150
摘要:两仪聚合(Janus polymerization)是在一条聚合增长链两端同时引发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开环聚合的聚合方法. 两仪聚合可以一步从单体直接合成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聚合物,包括两/多嵌段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杂臂星形聚合物和柱状聚合物刷等.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本课题组有关两仪聚合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两仪聚合特征与机理、两仪聚合在构筑拓扑结构聚合物上的应用、聚合产物独特而优异的性质、两仪聚合新体系等,并对两仪聚合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两仪聚合;拓扑结构;多嵌段聚合物;开环聚合;稀土催化剂
205
|
6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0776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1-26
级联聚合反应
屠迎锋
2019, 50(11): 1146-1155.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094
摘要:级联聚合是指将2种或2种以上聚合反应结合起来,在一个体系中通过一步投料一锅一次性完成的聚合反应. 由于不需要将聚合物中间体取出和分离提纯,因此具有绿色、高效等特点,可合成常规聚合方法难以合成的多嵌段共聚物. 本文总结和介绍了级联聚合,重点介绍本课题组开发的开环-缩合级联聚合的聚合机理、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热力学,及其在聚酯和共聚酯合成方面的应用. 该方法结合了链式聚合和逐步聚合的优点,具有聚合速度快,反应步骤简单,聚合条件相对温和,软硬段比例可控等优点,可合成常规聚合方法难以合成的多嵌段共聚酯. 这类多嵌段共聚酯在弹性体及储能材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级联聚合;开环-缩合级联聚合;聚酯;嵌段共聚物;环状低聚物
138
|
48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0752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1-26
酸敏感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高晶,王伟奇,于海军
2019, 50(11): 1156-1166.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133
摘要:纳米递药系统有望实现药物靶向递送增加其生物利用度、降低其毒副作用,在肿瘤治疗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 但是,抗肿瘤药物的体内递送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如何有效克服肿瘤组织(肿瘤部位的特异性富集滞留、深部渗透、高效细胞摄取)及细胞内(胞内可控药物释放)的多重物理屏障是抗肿瘤纳米递药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 利用肿瘤组织及细胞内的微酸环境,在药物载体材料中引入酸响应化学键或功能基团,构建酸响应性纳米递药系统是实现肿瘤特异性药物递送、提高药物递送效率的有效途径. 本文系统回顾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在运用酸敏感高分子载体材料设计构建智能纳米递药系统,克服药物递送的关键物理屏障,改善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转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递药系统;高分子载体材料;肿瘤微酸环境;肿瘤物理屏障
75
|
26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0765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1-26
研究论文
RAFT聚合诱导自组装制备不同嵌段序列氧化响应性聚合物囊泡
增强出版
郑晋文,王晓,安泽胜
2019, 50(11): 1167-1176.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070
摘要:以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PDMA)为大分子链转移剂(macro-CTA),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N-丙烯酰硫吗啉(NAT)为单体,在水和二氧六环的混合溶剂中,通过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制备了3种不同嵌段序列的聚合物纳米颗粒,分别为PDMA-PNAT-PDAAM,PDMA-PDAAM-PNAT以及PDMA-P(NAT-co-DAAM). 核磁共振氢谱(
1
H-NMR)表明单体转化率在5 h内接近100%.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嵌段共聚物纳米颗粒的形貌转化过程以及3种聚合物囊泡在双氧水溶液中的氧化响应行为. 这种具有氧化响应性的聚合物囊泡有望为药物输送和控制释放提供合适的载体.
关键词:聚合诱导自组装;氧化响应;聚合物囊泡;嵌段序列
168
|
44
|
4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0633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1-26
基于氯硅烷功能化非共轭
α
,
ω
-双烯烃和Ziegler-Natta催化剂合成长链支化聚丙烯
周杭生,李康,秦亚伟,董金勇
2019, 50(11): 1177-1186.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078
摘要:通过设计合成新型含二氯硅烷基团功能化α,ω-双烯烃,以二氯硅烷在水或醇引发下缩合形成不同聚合物链之间的连接,替代通过直接α,ω-双烯烃/丙烯共聚合形成长链支化结构,为基于Ziegler-Natta催化剂合成长链支化聚丙烯提供新方法. 结果表明,新型功能化α,ω-双烯烃不会造成催化剂活性降低,二氯硅烷基团在水蒸汽处理和甲醇处理条件下都可有效促进聚合物链间连接形成支化. 所得到的长链支化聚丙烯样品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中表现出Mark-Houwink曲线偏离线性,在熔体流变测试中出现零切黏度升高、剪切变稀指数降低以及应变硬化等典型特征.
关键词:长链支化聚丙烯;非共轭α,ω-双烯烃;二氯硅烷;Ziegler-Natta催化剂;缩合
78
|
27
|
7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0743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1-26
咔唑功能化等规聚丙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商睿凝,高欢,李玉莲,王彬,马哲,潘莉,李悦生
2019, 50(11): 1187-1195.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081
摘要:通过丙烯与带有咔唑功能基团的α-烯烃的直接共聚合得到了一系列具有高分子量、高插入率的新型功能化等规聚丙烯. 高效的均相非茂金属催化剂体系,二甲基吡啶胺铪/[Ph
3
C][B(C
6
F
5
)
4
]/AliBu
3
,对于咔唑基团表现出很好的耐受性和共聚能力,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效地实现了丙烯与11-咔唑-1-十一碳烯的共聚反应,并且聚合反应活性较高(最高可达4.08 × 10
6
g
polymer
mol
Cat.
−1
h
−1
). 共聚所得功能化聚合物具有高分子量(最高可达7.02 × 10
5
)、高插入率(最高可达13.5 mol%)和高立构规整度([mmmm] > 99%). 大多数共聚物都表现出高熔融温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T
d
约为450 °C),同时共聚物的表面性能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善,并且其力学性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断裂伸长率最高达727%. 此外咔唑基团的引入赋予了共聚物独特的荧光性质,使该类功能聚丙烯材料在光电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功能化聚丙烯;荧光性;热稳定性;亲水性能;力学性能;过渡金属催化剂
137
|
36
|
5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0743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1-26
紫外光照亲水性聚碳酸酯的合成及性能
于伶伶,程瑞华,童钰涛,刘柏平
2019, 50(11): 1196-1201.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053
摘要:采用2-{[(2-硝基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氧乙烷(单体a)与二氧化碳(CO
2
)、环氧丙烷(PO)在SalenCo
(III)
Cl/双(三苯基正膦基)氯化铵(PPNCl)催化下三元共聚,紫外(UV)光照脱除保护基,成功合成羟基官能化聚碳酸酯(PPC-OH).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接触角测量仪等对产物表征,结果表明:单体a成功引入聚碳酸酯骨架;SalenCo
(III)
Cl催化剂表现出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以及对第三单体良好的耐受性,聚合物碳酸酯单元含量 > 98%,首尾相连结构 > 99%,分子量分布极窄,CO
2
和环氧化物完美交替共聚. 通过UV光照成功脱除羟基保护基生成PPC-OH,主链骨架无降解;单体a加入量至6%时,PPC-OH羟基含量增加至19.4%,水接触角由78.3°减小至57.6°,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羟基官能化聚碳酸酯;二氧化碳;亲水性;三元共聚;SalenCo
(III)
Cl催化剂
91
|
27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0661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1-26
泡沫骨架构筑 3D-BN/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研究
闫蓉,张玲,李春忠
2019, 50(11): 1202-1210.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064
摘要:基于在聚合物基体中添加导热物质,构筑致密导热网络可以改善基体的低导热性,引入泡沫作为骨架,利用其三维支架结构,结合2D片状无机填料氮化硼作为导热填料,在环氧树脂中构筑导热网络. 通过研究2种具有不同骨架结构和组成的泡沫:聚氨酯泡沫和纳米三聚氰胺(蜜胺)泡沫,采取先浸渍后热压固化的方法,获得具有高热导率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最后,当氮化硼含量为41 wt%,热压固化时的压缩比为90%时,复合材料面穿方向热导率可高达3.88 W·m
–1
·K
–1
.
关键词:聚氨酯泡沫;蜜胺泡沫;氮化硼;导热网络;热导率
74
|
30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0655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1-26
基于材料基因组方法的含硅芳炔树脂的设计与合成
楚明,朱峻立,王立权,林嘉平,杜磊,蔡春华
2019, 50(11): 1211-121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076
摘要:建立了一种针对耐高温树脂设计的材料基因组方法,运用该方法设计筛选了一种固化温度低(加工性能优良)、耐热性能优异的新型含硅芳炔树脂—聚(二苯基硅烷-乙炔基-萘-乙炔基)树脂(简称PSNP树脂). 基于理论设计的结果,通过Sonogashira偶联法制得了2,7-二乙炔基萘,然后以二氯二苯基硅烷和2,7-二乙炔基萘为反应物合成了PSNP树脂.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
1
H-NMR)等方法对PSNP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PSNP树脂的固化过程,结果表明PSNP树脂的固化放热峰的峰值温度和固化放热焓均低于传统的含硅芳炔树脂(PSA树脂),改善了树脂的加工性能. 热失重分析(TGA)表明,固化后的PSNP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 树脂的性能与理论设计的结果相符,证实了材料基因组方法对于新型含硅芳炔树脂的设计筛选的有效性.
关键词:材料基因组;含硅芳炔;固化温度;耐热性能
157
|
44
|
8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0765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1-26
溶剂对嵌段共聚物AB/均聚物C共混体系增容效果的模拟研究
增强出版
刘志瑶,王铮,尹玉华,蒋润,李宝会
2019, 50(11): 1220-1228.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072
摘要:采用模拟退火方法研究了两嵌段共聚物AB/均聚物C共混体系在溶液中的相行为. 关注于C与A/B为排斥作用时溶剂对它们的增容作用. 考察了溶剂的加入量(以聚合物链节的浓度Φ表征)、加入C的体积分数f
c
、C与AB的链长比X、C与AB排斥作用、溶剂S与C吸引作用强度等对体系相容性及组装行为的影响. 构建了作为Φ和f
c
的函数的形态相图. 研究表明,当X小于0.5,且C与A/B间的排斥作用不是很强时,加入强亲A/C的溶剂能够提高体系的相容性. 并获得了层状相、连通相、层中柱状相、核壳柱状相等相结构,其中层中柱状相是纯两嵌段共聚物体系中没有的结构. 在高Φ值的体系中,C分布在A/B的界面上;在低Φ值的体系中,C分布在A相区中. 研究表明,X越小,C与A、B嵌段的接触数越大,均聚物越容易与两嵌段共聚物相容;X越大,加入少量的均聚物体系就发生宏观相分离,且增加B/C间的排斥作用会降低体系的相容性. 体系形态结构的转变以及微相分离到宏观相分离的转变都是体系的能量与熵之间竞争的结果. 溶液体系中宏观相分离与熔体时的不同,溶液中部分C链节在AB的界面上以减小AB的接触,而熔体时全部的C链节均与AB宏观相分离.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均聚物;共混;溶剂;增容
42
|
2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0661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1-26
泊肃叶流中环形高分子的迁移行为及与线性高分子的差异
杨镇岳,陈文多,刘立军,陈继忠
2019, 50(11): 1229-1238.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074
摘要:采用多粒子碰撞动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相耦合的模拟方法,研究了圆管内环形链的迁移行为和构象性质,并与线形链的结果相比较. 模拟结果表明环形链随着流场强度的增加向圆管中心迁移,该现象是流体力学相互作用导致,而非剪切梯度. 剔除流体力学相互作用,发现环形链沿流场方向的拉伸程度比含流体力学相互作用时更大. 给定流场强度,环形链链长越长,与管壁之间的流体力学相互作用越强,导致其在圆管中心附近出现的概率更高. 通过比较相同平衡态尺寸和链长的环形链和线形链在圆管中的迁移行为和构象性质,发现线形链沿流场方向的拉伸比环形链更强,导致其更易向管壁方向发生迁移,因此线形链在圆管中心附近出现的概率低于环形链.
关键词:关键词泊肃叶流;环形链;流体力学相互作用;高分子迁移
72
|
18
|
2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0738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1-26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