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54 1

      专论

    • 喻青松,甘志华
      2023, 54(1): 1-13.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22.22157
      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占比高达75%以上. 鉴于单纯手术治疗后好复发、易进展的特点,多个指南均推荐手术切除结合术后灌注治疗作为其标准治疗方案. 化疗作为膀胱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对NMIBC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尿液稀释、膀胱排空以及药物直接暴露等多重因素限制,极大地制约了小分子化疗药物在膀胱灌注治疗中的应用. 为改善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疗效,多种新型给药装置或技术相继被应用于NMIBC灌注治疗,但仍难以解决毒副作用难题.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其在膀胱灌注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为灌注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改善带来机遇. 本文简要总结了目前NMIBC临床治疗或临床研究中的用药方案及新兴给药技术,并对临床NMIBC灌注治疗中所使用的纳米递送技术进行了归纳. 进一步结合作者和国内外同行在膀胱灌注化疗纳米药物研究方面所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对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膀胱灌注治疗纳米药物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癌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治疗;纳米药物   
      201
      |
      50
      |
      0
      <图文摘要>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0730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22
    • 犹阳,容敏智,章明秋
      2023, 54(1): 14-36.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22.22196
      摘要:聚合物复合体系是聚合物材料重要的应用形式,发展能够充分抑制相分离的多组分聚合物复合体系制备新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利用动态交联聚合物网络拓扑结构的可逆变换,可以使不同交联聚合物网络间的分子链扩散与混合成为可能,待混合完全后再通过动态可逆共价键闭合来重筑交联网络,最终得到由不同子网络穿插互锁形成的均匀复合交联网络,即聚合物可逆互锁网络,其中的子网络之间没有共价键连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本文由聚合物可逆互锁网络的设计制备出发,阐述了相关方法的概念、原理和所得材料的结构特点,介绍了基于聚合物可逆互锁网络策略的聚合物材料高性能化与功能化应用实例,内容包括提升和调控力学性能、宽pH水环境中的自修复、增进本征导热率、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优化、多组分聚合物复合体系的可控分离与可控降解以及闭环循环利用等,同时分析了与聚合物互穿网络(IPNs)的区别,最后对这类材料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多组分聚合物复合体系;聚合物可逆互锁网络;动态可逆共价键;拓扑结构重排   
      674
      |
      238
      |
      1
      <图文摘要>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04992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22

      综述

    • 刘朋远,刘崇铭,杨柏
      2023, 54(1): 37-64.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22.22162
      摘要:近年来材料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学材料提出了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需求,为此,研究者们结合传统有机聚合物光学材料和无机光学材料的优势,提出了备受关注的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的策略.本文首先概述了针对杂化材料透光性进行控制的杂化方法,指出杂化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与材料性质尤其是纳米相的性质相关,而杂化方法的目的则在于实现纳米杂化材料的透光性控制,纳米杂化光功能材料实现功能的前提即为透光性. 随后,分别介绍了聚合物纳米杂化策略在高折射率材料与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对于高折射率材料,总结了提升材料折射率的不同策略.对于发光材料,总结了基于聚合物相和纳米相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而采用各种杂化方式以及相关的性能提升.接下来,讨论了聚合物纳米杂化光功能材料在光学和机械、热学、表面性能方面的调控手段和性能提升的策略.最后,提出了下一代光学杂化材料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聚合物纳米杂化材料;光功能材料;杂化方法;高折射率材料;发光材料   
      507
      |
      215
      |
      0
      <图文摘要>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0730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22
    • 胡文兵,沈祥建,高飞雪
      2023, 54(1): 65-77.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22.22280
      摘要:总结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组织召开的“软物质非平衡体系的挑战和机遇”学科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学术交流内容. 首先概述了软物质非平衡体系的主要物理化学特点,随后阐述了其在国际学术前沿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最后介绍了当前我国在化学、物理和数学等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相关研究进展及一些创新性交叉研究成果,探讨了如何面向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化学、物理和数学等基础学科交叉集成的引领作用. 同时,为了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技术需求,凝练了软物质非平衡体系研究领域未来5~10年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加强科学基金资助的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软物质;非平衡体系;生命体系;材料科学;学科交叉   
      885
      |
      198
      |
      1
      <图文摘要>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7773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22

      研究论文

    • 吴江,李右占,汤浩,易雪亭,刘泽坤,谢志元
      2023, 54(1): 78-86.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22.22165
      摘要:银纳米线(AgNWs)透明电极具有出色的挠曲性和高电导率,是一类非常有潜力的柔性透明电极材料. 然而AgNWs透明电极还存在表面粗糙度大、与衬底的附着力差、表面功函数与活性层能级不匹配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刮涂方法将AgNWs嵌入聚酰亚胺薄膜中,获得表面平整的AgNWs柔性透明电极,并通过Ag与巯基基团相互作用将五氟苯硫酚自组装到AgNWs电极表面,使AgNWs电极表面功函数从未处理的-4.88 eV提高到-5.06 eV,从而使其与活性层能级更加匹配. 利用该电极作为柔性透明电极,在不采用任何阳极界面层的情况下制备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最佳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1.77%. 本工作为AgNWs柔性电极的制备及功函数调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并为发展基于AgNWs柔性电极的高效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银纳米线;自组装;柔性;有机太阳能   
      321
      |
      121
      |
      0
      <图文摘要>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0464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22
    • 秦超然,黄瑞静,宋祥燕,田文得
      2023, 54(1): 87-94.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22.22180
      摘要:采用基于Martini力场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大分子对α-突触核蛋白NAC区域聚集行为的影响,发现PAMAM树枝形分子的存在延缓了NAC区域聚集过程,增长了聚集体形成的时间. 团簇形成的主要时间段里,大小与时间满足一定标度关系(~tγ), 且存在PAMAM时,标度指数γ减小. PAMAM大分子的代数和浓度越高,聚集体形成时间就越长;研究结果支持实验提出的“动力学抑制”猜想.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聚酰胺-胺树枝形分子;蛋白质聚集   
      163
      |
      42
      |
      0
      <图文摘要>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0464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22
    • 达高欢,马易群,林沁睿,邵正中
      2023, 54(1): 95-105.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22.22190
      摘要:在辣根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促交联(化学交联)制备再生丝蛋白化学交联凝胶的过程中,通过引入锂皂土/聚多巴胺复合纳米材料作为第二组分,以调节反应并提高化学交联效率;再经乙醇熟化后,再生丝蛋白化学交联凝胶中可进一步形成物理网络,进而得到双交联凝胶. 结果表明,第二组分的引入不仅能够提高再生丝蛋白化学交联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并有利于后续均匀物理交联网络的形成,致使最终所得双交联水凝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同时,由此制备的双交联水凝胶传承了再生丝蛋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与交联结构密切相关的生物降解性,并具备了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因而在软骨修复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丝蛋白;水凝胶;酶交联;物理交联;双交联   
      263
      |
      67
      |
      0
      <图文摘要>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0498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22
    • 刘云杰,金碧辉,马昊宇,龚鹏剑,牛艳华,Chul B. Park,李光宪
      2023, 54(1): 106-120.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22.22188
      摘要:选用高机械强度和耐气候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作为基体,添加高效导电填料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性能,添加了聚醚多元醇(EOPO)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MDI)的共聚物. 采用绿色环保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法制备EVOH/MDI-g-EOPO/MWCNTs纳米复合发泡材料,结果表明在EVOH/MDI-g-EOPO/MWCNTs复合材料中引入多孔结构,利用多层界面反射-吸收电磁波,比电磁屏蔽性能提升270%. 通过调控MWCNTs体积含量与泡孔结构,当MWCNTs体积含量达到2.7 wt%时,EVOH/MDI-g-EOPO/MWCNTs复合发泡材料在X波段(9~12 GHz)表现出优异的比电磁屏蔽效能(41.76 dB·cm3/g).  
      关键词:电磁屏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多壁碳纳米管;多孔纳米复合材料   
      244
      |
      61
      |
      0
      <图文摘要>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9140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22
    • 邵雯,李靖宇,沈静,谢建达,吴伟泰
      2023, 54(1): 121-12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22.22202
      摘要:刺激响应微凝胶有望用于捕获水体中硝酸根离子,并允许材料自身的再生循环使用,但如何实现高效捕获水体中硝酸根离子颇具挑战性. 本工作合成了单体2,3-二羟基-N-(2-甲基烯丙基)苯甲酰胺,并将其与苯乙烯、4-氯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制得含邻苯二酚基团微凝胶. 随着硝酸根离子浓度(以氮计)在0~40.0 mg/L范围内逐渐增大,浊度法表征表明在常温22 ℃下微凝胶水溶液消光度呈现持续增大趋势,而动态光散射法表征表明微凝胶粒径减小,即发生收缩. 色谱法表征表明,微凝胶对硝酸根离子具有较好吸附性能,最大吸附容量达54.2 mg/g,即使对低浓度硝酸根离子(≤10 mg/L)也可在1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有望用于废水处理.  
      关键词:高分子微凝胶;刺激响应;硝酸根离子;废水处理   
      157
      |
      47
      |
      1
      <图文摘要>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0464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22

      综述 (高分子表征技术专题)

    • 汪志琦,郭宝华,徐军
      2023, 54(1): 130-150.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22.22226
      摘要:光学成像技术是最为直观的一种表征手段,借助光学显微镜,根据物质、材料和光的相互作用,能够直接观察肉眼难以获得的微观结构信息. 借助偏振光,又能看到在普通显微镜明场下无法观察到的晶体双折射等光学性质.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光学显微镜在高分子结晶表征方面的应用,从光通过偏振器件及样品的角度出发,介绍偏光显微镜、PolScope系统以及Müller矩阵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在高分子结晶方面的应用研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这些技术如何揭示高分子晶体的微观结构,并简述一些基础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依据晶体的双折射特点,偏光显微镜提供了晶体厚薄、取向等结构信息和晶体生长速率等动力学信息. 但是偏光显微镜的透射光强是晶体双折射和主折射率方向的方位角两者耦合的结果,而拥有可变偏振方向的PolScope系统则可以进一步精确测得双折射的光程差及晶体主折射率方向的方位角. Müller矩阵显微镜则通过检测经过样品前后的圆偏振光变化来获得样品更为丰富的光学信息,如线性双折射、圆双折射、线性二色性和圆二色性等.  
      关键词:偏光显微镜;结晶结构;PolScope;Müller矩阵显微镜;偏振光   
      723
      |
      286
      |
      0
      <图文摘要>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9139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22
    0